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安徽省休宁县徽匠学校 -安徽省休宁徽匠学校>> 欢迎访问—

陶行知孙女陶铮回家乡寻根问祖 歙县寻根之旅

[日期:2014/1/2 8:17:09] [字体: ]

作者:    陶铮

谁不说咱家乡好!我的祖籍是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歙县地处新安江流域,北倚黄山,南临千岛湖,山川秀丽,人杰地灵,是一个让人魂牵梦绕的地方。歙县自秦建置,古称新安,为徽州府治,是徽州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中国文化史上独树一帜的徽文化的发祥地。安徽省名就是清初由安庆、徽州两府名中各取首字合成的。历史文化的滋润,灵山秀水的哺育,歙县英才辈出。我祖父陶行知就是众多徽州名人中的一个。

祖父陶行知17岁离开生他养他的徽州,外出读书,从此走向大千世界,一辈子为中国的教育呕心沥血,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尽心竭力。“行知伟业”确让家乡人民骄傲!自然,徽州歙县这块陶家生息繁衍的土地,也永远是陶家后代心中最神圣的土地,最向往的地方!祖父是那样的热爱自己家乡,曾在《徽州人的新使命——给徽州同乡的公开信》中这样赞美家乡:“我们徽州,山水灵秀,气候温和,人民向来安居乐业。真可谓之世外桃源。查看他的背景,世界上只有一个地方和他相类,这个地方就是瑞士……。”

我和我先生都已六十多岁的人了,回祖籍寻根的心愿始终萦绕在我们心中。为了能够深入更多祖父涉足的地方、拜访更多故乡的亲朋好友,我和我先生决定开车去老家,完成这次徽州寻根之旅。从北京到歙县单程要一千五百多公里,这对于我们六十多岁老年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但是,对故乡的思念,对祖父的热爱和对陶研的执着,使我们忘记了年龄,义无反顾地做好了各方面充分、认真的准备。416日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我们开车从北京出发,踏上了回老家寻根问祖之路!

经过三天的长途跋涉,我们终于到达了黄山屯溪,在酒店住下。我们顾不得疲劳,第二天清晨沿国道向歙县方向出发。第一站先到了建在歙县的安徽省陶行知纪念馆。左和平馆长、凌文主任和歙州学校党支部林文胜书记热情地接待了我们。

安徽新陶行知纪念馆是20031111日建成的,坐落在徽州古城内中和街,是在少年陶行知就读处——崇一学堂旧址基础上扩建而成,仿徽派建筑,青瓦粉墙,高脊飞檐,花窗格门,曲径回廊,具有浓厚的徽派文化神韵,古朴典雅,大气恢宏。陶行知纪念馆正门上方刻有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同志亲笔题写的馆名: “陶行知纪念馆”六个镏金大字。走进高大的门楼,映入眼帘的金光闪闪的宋庆龄手迹“万世师表”大幅匾额,悬挂在格子门上。格子门两边竖挂着祖父陶行知的对联手迹:“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天井两边回廊的墙壁上镶嵌着八块玉山石雕,其中四块分别刻着爷爷至理名言的手迹“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分析过去,抓住现在,创造将来”、“爱满天下”和“手脑相长”;另外四块刻画着爷爷生活和工作过的具有代表性地方的画面,即:家乡歙县太白楼与太平桥、南京晓庄师范学校、上海山海工学团和重庆合川古圣寺育才学校。穿过明亮的天井,迈上石阶便是宽敞的瞻仰厅。厅中用徽州大方砖砌就的照壁上镶嵌着毛泽东的手迹“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八个镏金大字,前面正中安放着2.6米高的祖父汉白玉坐像,两边圆柱上悬挂着一代文学大师郭沫若所写的祖父名言楹联: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大厅两侧墙壁上的四幅大型漆雕壁画讲述着祖父的生平故事,栩栩如生,引人注目。

我们顺序仔细观看展览。在一个展柜前停了下来,我俯身仔细观看,那是我的曾祖父陶位朝写的家谱,字迹端正秀丽,颇见毛笔的功夫,这是在别的陶行知纪念馆中不曾见过的。在我心中肃然起敬,当年曾祖父怀着无限惆怅和依依不舍的心情站在古城岩下、水篮桥边送别祖父外出求学的情景仿佛浮现在眼前。这情景曾像烙印一样长久印刻在了我祖父的心里。

在陶馆的镇馆之宝祖父的面膜和手膜前,我久久不愿离去。我知道这面膜、手膜是祖父刚刚去世时,我国著名画家许士骐先生现场给祖父做的。我曾问过我父亲,这膜有什么作用?父亲说有了这面膜和手膜,今后给祖父塑像时能像本人。我还想说的是,面膜、手膜象征着祖父提倡的手脑双挥,既有农夫的双手,又有科学的头脑。据说鲁迅先生有面膜,巴金先生有手膜,唯有祖父是既有面膜又有手膜的人。

馆中展示的一张张图片,一段段文字,一件件实物,无不讲述着少年陶行知成长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的历史过程。        

祖父1917年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成回国到他不幸去世的30年有限生命中,他根据中国的特有国情,在中国革命的大背景之下,创造了平民教育、乡村教育、普及教育、抗战教育、战时教育、民主教育等一系列的“生活教育”理论和实践,充分体现了人民性、革命性,这是中国教育史上一个伟大的创举!在中国教育的基石上,为国家,为民族的复兴,树立了不朽的丰碑!他用自己的毕生心血,百折不挠的毅力,创办了南京晓庄乡村师范、上海大场山海工学团、重庆合川育才学校、社会大学等,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为人民过上富足的生活,艰苦卓绝地奋斗了一生!任何艰难,任何摧残,都不曾使他灰心或气馁过。他总是那样乐观地、坚决地向前战斗,永不疲倦,永不懈怠!

其实,当年凭祖父的才学,要过上“锦衣玉食,高官厚禄”的人上人生活是完全可以的,但是,祖父却做了中国义务教育的先行者,他一生奉行“文化为公,天下为公,科学下嫁”的教育主张。他不仅是中国教育界第一个认识到农民问题的人,也是第一个热情地跑到农村去当乡村教师的人,并提出“教育必须下乡,知识必须给予农民”。

祖父品德高尚,一生追求真理,为祖国、为人民谋福利,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革命者、新民主主义的杰出战将。他一生遭到国民党反政动府的多次迫害,其中一次暗杀黑榜,两次通缉,为此,他曾三次写遗书。

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威胁、危难丝毫没有吓倒祖父。相反,祖父面对白色恐怖,不畏强暴,大义凛然,坚持真理,以非凡的胆略站在反内战、反专制斗争前列,坚定不移地同中国共产党站在一起,无所畏惧地同国民党反动当局作斗争,完成了一个从民主主义战士向共产主义战士的转变!祖父是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和战友。周恩来总理称他为“党外布尔什维克”,是共产党人应该学习的榜样!

祖父传奇的一生,跌宕起伏!全国解放后,祖父虽曾遭受到不公正的批判,沉寂了30年,但这丝毫不能动摇人民对他的怀念和歌颂。历史和人民是公正的,19811018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京全国政协礼堂,隆重举行纪念陶行知诞辰90周年大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邓颖超主持纪念大会并作了重要讲话。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副主席胡愈之介绍了祖父的生平事迹。在这次大会上,中央为祖父彻底平反,恢复名誉,为祖父精神和思想的传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推动了陶行知研究的全面复兴。祖父感天动地的“爱满天下”精神,永远在祖国的大地上吐露着芬芳。他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世界人民的骄傲!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离开陶馆,我们来到了祖父的故里黄潭源村。《新安陶氏家谱》记载:大明正德五年(1510年),浙江绍兴府会稽县陶家堰分支迁居江南徽歙之西,曰古溪,后移下黄潭源。故确定陶氏先祖为500多年前由浙江绍兴迁居徽州。

我祖父陶行知的爷爷十四世允禄公,生有四子:位朝、位工、位农、位商。长子陶位朝即是陶行知的生父,祖父陶行知为新安陶氏家族的第十六世孙。祖先曾效法陶潜,在黄潭源村东建起了一座“五柳堂”。陶姓由此生长繁衍……几代以后,在黄潭源的村东,便形成了一条居住着陶氏子孙的陶家巷,可惜年代久远,乱世多厄,在一场山洪的席卷之后,荡涤无痕。

我想,祖父1927年在南京办晓庄乡村师范,第二年全家从北京举家南迁到南京晓庄,当年家人住的茅草房,祖父起名叫“五柳村”,这与先人建造的“五柳堂”是否有渊源可不得而知啊!

走进黄潭源村,道路的一边油菜花已结籽,绿油油的一大片,甚是好看,我还是第一次看到油菜花籽。这里虽然已没有祖父的故居可参观,但这片土地却是让我感到那么的亲切,魂牵梦绕的,可能就是中国人故土难离、落叶归根的缘由感吧!

村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黄潭源村行知小学原址,可惜,那里如今已不再传出朗朗的读书声,因为农村规模办学,已把孩子们集中到规模较大,交通方便的地方上学去了。沿着小道我们一行人往村里走,去参观考察歙县政府新近批准和正在建设的“陶行知文化公园”。根据现规划,公园主体景观包括:陶行知铜像广场、陶圣祠、陶行知故居、陶氏祖墓和陶行知国际会馆等,集祭祀、教育会议、学术交流、旅游观光和市民娱乐休闲为一体。工程已开工,推土机正在平整土地。不久的将来,这里将变成道路通畅、绿树成荫、粉墙黑瓦具有徽派建筑风格的美丽园林,是又一处纪念祖父陶行知的主题公园。陶氏祖墓可供参观游览者祭拜。歙县政府的这一举措,充分说明对弘扬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高度重视,陶行知纪念馆和陶行知文化公园必将有力的促进歙县陶研的发展。

祖父陶行知作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早期教育是在徽州完成的。他一生遇到过许多好老师,青少年时期接受的教育对他的一生都有很大的影响。古徽州文化底蕴厚重,历来崇尚教育,素有“东南邹鲁”之称及“文化之邦”的美誉,而且书院、私塾林立,为莘莘学子求学成才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祖父幼年4岁随父识字,5岁便显露出超越一般孩子的聪颖天资,虽还未曾学过字,就能把邻居家厅堂前挂的对联准确描画在泥土地上。6岁被旸村蒙童馆方庶咸先生收留,免费接受启蒙教育,9岁入休宁吴尔宽经馆伴读,11岁随他父亲离开休宁万安,回到黄潭源,辍学在家。13岁开始了半工半读的自学生活,曾向徽城上路街程朗斋老师拜学求教,后又向老贡生王藻老先生求教,有“小和尚王门立雪”的轶事,在黄潭源传为佳话。当年,15岁的祖父,以其不凡的才智和高尚的人品,感动了崇一学堂的校长、英国人牧师唐进贤,被破格录取为正式学生。跨入崇一学堂,这对祖父是极其关键的一步。他受到良好的自然科学和文化知识的教育,他看到了西方的发达,看到了纷繁的世界,看到了四书五经、子曰诗云所无法包容和告知他的崭新天地。学习期间祖父曾用毛笔在宿舍的墙壁上写下这样的话:“我是一个中国人,要为中国做出一些贡献!”,表现出少年陶行知不凡的爱国情怀!

可见,祖父生在徽州,后来成为一代教育巨匠,这与徽州地域文化的熏陶是有密切联系的。在寻根途中,我和我先生还参观了歙县的歙州学校和休宁县第一高级职业中学,这两所学校都是陶行知实验学校。在学校的管理和特色办学方面都为家乡的教育做出了贡献。

祖父在故里家喻户晓,家乡的父老乡亲对陶行知怀有深厚感情,人人都为陶行知的同乡而引以自豪,并身体力行为继承和弘扬行知精神做贡献。家乡各级政府及各级领导对弘扬行知精神高度重视,以学陶为抓手,一如既往做实事,办大事,惠民生,推动了家乡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家乡人民安居乐业、安康幸福。我们感同身受!

我们这次千里迢迢的徽州寻根之旅收获颇大,几乎寻访了少年陶行知足迹所到过的地方。我们的夙愿得以实现,心灵得到了净化。我们这次寻根之旅自始至终得到了家乡父老的关照、支持、帮助和热情接待,感谢感激之情难以言表!祖父是中国优秀知识分子的典型,集中华传统美德和高尚气节于一身,家乡的父老乡亲崇敬他,爱戴他,追随他。“行知伟业”让家乡人民骄傲!“黄潭源村”是祖父生命的起点,也是陶家子孙的根,陶家子孙的魂。我对家乡的眷恋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作为陶家的后代,我们更要身体力行祖父的教导,践行祖父“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让我们不忘祖先、不忘家乡,在有生之年多为弘扬行知精神,贡献绵薄之力!

                          2012年7月15于北京

阅读:3972次  

复制 】 【 打印
声明:本站所有内容版权都归我中心所有,在未经我校同意允许下,任何单位或个人严禁抄袭或引用,否则可能受到我中心最大程度的起诉。

在线留言 | 成绩查询 | 在线报名 | 课件下载 | 备课系统 | 后台管理 | 

Copyright © 2010 安徽省休宁县徽匠学校 All Rights Reserved
ZSchool_V2.8 Youxue   页面刷新:15.63 MS
地址:休宁县县城
技术支持:休宁县安信网络工作室   联系QQ:308635558  
本站被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