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安徽教育网
3月23日,省教育厅召开全省中职中小学教师工作会议,总结2011年全省中职中小学教师工作,部署2012年全省中职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总督学李明阳出席会议并讲话。全省各市教育局分管局长,人事、师训职能科室负责人,广德县、宿松县教育局负责人参加会议。

会上,16个市教育局、广德县和宿松县教育局总结交流了各地2011年中职中小学教师工作的经验与做法,并就2012年的工作安排做了汇报。
李明阳指出,回顾2011年,我省中职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成效明显。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宏观指导,会同省有关部门联合开展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调研,拟定了加强我省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已上报省政府。隆重庆祝第27个教师节,召开全省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省委书记张宝顺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全省表彰了494位优秀援疆援川教师、优秀乡村教师、优秀特岗教师。深入实施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公开招聘特岗教师3481人。扎实推进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2012届免费师范毕业生已签约和具有签约意向达到91 %。大力实施 “国培计划”,组织54000名中小学教师、3150名幼儿园教师接受国家级培训,有2000名高校师范生到中小学、幼儿园顶岗实习;遴选1160名中小学骨干教师参加省级骨干培训。深入实施“中职教师素质提升计划”,选派13名骨干教师出国研修、330名骨干教师参加国家培训、140名青年教师到企业实践,组织1500名中职骨干教师参加省级培训;认定5705名中职教师具备“双师型”教师资格,首批评审出75名省级中职学校专业带头人、272名教坛之星、50名优秀校长。扎实做好教师援疆等支教工作,派出43位优秀援疆教师到和田、皮山驻点支教,完成首批新疆皮山50位“双语”教师来皖培训任务;组建省特级教师讲师团赴皖北开展巡回讲学,培训教师达1000人次。

李明阳强调,科学判断我省中职中小学教师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客观分析面对的挑战和机遇,是我们赢得主动、做好今年各项教师工作的前提。“十二五”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工业化与城镇化推进的加速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当前,安徽正处于打造“三个强省”,建设美好安徽的关键时期。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科学发展、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皖富民的主题主线,实现我省“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关键靠人才,根本在教育。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对教育改革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加强中职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和素质,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已经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项十分重要而又迫切的任务。
李明阳要求,坚持以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推进教育综合改革为主线,以加强农村教师、幼儿教师和中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按照“着力深化改革,全面提高质量,切实维护稳定”的思路,创新举措,务求实效,推动中职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再上新台阶。一要以贯彻新修订的《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为重点,切实加强师德建设工作。要组织开展师德建设推进年活动,建立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着力解决师德师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严禁教师违规补课、有偿补课,严禁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对严重违反师德师风的教师要严肃处理直至清除出教师队伍。二要以补充新教师和提高专业化水平为重点,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要认真落实安徽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通过公开招聘新教师、中小学富余教师培训合格后转岗等方式,进一步加大幼儿园教师补充力度。要认真实施幼儿教师“国培计划”,加大骨干教师省级培训力度,启动幼儿教师新一轮全员培训。三要以提升农村教师素质、促进师资均衡配置为重点,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要完善 “特岗计划”实施办法,提前做好首批服务期满特岗教师的留用工作。要逐人落实2012届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岗位,进一步引导其到基层、到农村锻炼成长。要深入实施“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全面启动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要建立和完善中小学教师、校长定期交流和支教、挂职制度,促进师资均衡配置。四要以加快“双师型”教师培养步伐为重点,加强中职教师队伍建设。要深入实施“中职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完善高技能人才到中职学校任教的“绿色通道”,健全中职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要继续开展省级专业带头人、教坛之星、优秀校长评选工作,组织实施高级研修项目。五要以制度创新为重点,加强教师队伍管理。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制定中小学校长管理办法;要积极推行中小学教师全员聘用制改革,稳妥推进深化中小学职称改革试点工作,完善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改革制度,切实做好非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实施工作。六要以营造和谐发展氛围为重点,切实维护教师队伍稳定。要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全面层层落实稳定工作包保责任制;要落实教育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在出台教师招聘录用、绩效工资实施、职称改革等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的重大政策前,必须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要做好人民来信来访和民声网上回复工作,把矛盾化解在当地、化解在苗头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