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8日电(记者华春雨、崔清新、余晓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这短短8个字让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大代表们感到欣慰。代表们纷纷对职教发展提出建议:让职教热起来,将有助于解决目前我国存在的“用工荒”和“就业难”并存的现象。
即便没有“用工荒”职教也该热起来
“即便没有眼前的‘用工荒’,职业教育也应该非常热。”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庞丽娟说。
今年春节过后,我国华南地区“用工荒”的声音再度出现;与往年不同的是,中西部地区这次也加入了“用工抢夺战”。
不久前,在江西赣州一家金属制品加工企业,人力资源部主管透露,该企业今年用工量很大,除了按照企业发展计划扩充生产线,许多流程还要进行技术改造,包括电子机械方面的技术含量有所提高,这就需要招收一批具有一定机械操作技能,又懂得电子基础知识的员工。企业里技术要求低的岗位基本招到人了,但是这方面工人的缺口很大。
当地人才市场的工作人员也表示,现如今大部分到市场招聘的企业,在简章中都加了像“熟练工”一类对工人技术水平的要求,但是,来市场找工作的不少求职者都达不到这个要求。
庞丽娟表示,“用工荒”的出现虽然有着多重原因和背景,但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让职业教育对人们的吸引力提高,真正热起来,将有助于解决“用工荒”问题。
“过去,职教对人们吸引力不强是多年来长期累积的结果,比如我们的城乡二元结构,以及过去我们一直过于强调精英教育使人们感觉好像只有高考上大学才是正道。实际上对一个社会的发展来说,不可能大家都挤在一个高考独木桥上,这个社会需要方方面面的人。”庞丽娟说。
“用工荒”“就业难”长期并存影响经济发展
江苏的全国人大代表刘玲认为,当前我国的就业总量供求矛盾突出,这是造成一些地区出现企业“用工荒”和求职者“就业难”并存现象的原因之一。用工单位找不到适合企业的人才,另一方面院校的学生找不到岗位,这一问题长期存在将会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
经过对多家企业和职业技术培训院校的走访,刘玲代表对解决“用工荒”和“就业难”这对矛盾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其中,针对职业教育本身,刘玲认为首先要加强职教院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
“过去的企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技术含量不高,企业对用工者技能方面的要求也不高,随着产业的提升,岗位的技术含量增高,以往校企浅表层面的合作已越来越不适应当今的用工和就业需求,学校培养的人不一定是企业需要的人。”刘玲说。
刘玲认为,由于不参与市场竟争,学校的培训计划滞后于市场需求,只有校企深度合作,通过企业、行业、学校共同制订教育计划,共同实施教育计划,才能反映企业一线用工需求,企业参与人才的培养,才能培养实用人才。由于产业结构不断更新,由企业提供一流设备,一流技术人员来指导,企业与市场零距离,毕业生才能适应企业的要求,才是企业所需要的人才。
加大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投入
近年来,国家已经在加大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投入。对此全国人大代表、河北张家口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校长汪秀丽有着最直接的感受。
汪秀丽说:“过去5年,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视是空前的,连续投入500多个亿中央专项资金为农村经济困难的家庭和城市低收入家庭等实行资助和免费,仅我们学校这些年来就得到中央资金支持3419万元,省市财政支持6815万元。”
“国家一系列支持政策大大增加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其办学规模也在迅速扩大,有力推动了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同时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汪秀丽说。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强调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出引导高中阶段学校和高等学校办出特色、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新的要求。这让汪秀丽对职教得到更进一步发展充满信心:“国家对未来经济发展的规划以及对包括职业教育在内的教育事业发展的规划对我们都是新的发展机遇。”
“教育发展的最主要目的应该是服务国家当前和未来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庞丽娟说,“所以,我们需要各方面的人才,既包括精英人才、拔尖人才来提高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也需要更大量的、数以亿万计、具有职业训练的、具有较高职业技能的、特别是具有综合职业素养的劳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