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四
教师成长感悟
休宁徽匠学校 李宝华
2012年,我通过招考进入休宁县第一高级职业中学执教,也就是现在的休宁徽匠学校。说起职高,大家可能会不禁摇头,因为在大家的印象中职高的孩子是很难管的。确实,初次带班时,我就一度被气得委屈掉泪,实在是不知道该如何应对这群孩子。十年时光的打磨,我已从青涩稚嫩蜕变为勇毅坚定,期间有辛苦,有疲惫,但更多的是成长,是感动。下面我将与大家分享我这十年的成长感悟。
职校学生对书本知识的不渴求,不感兴趣,我们该怎么带着他们培养兴趣,我们上课时的专业知识该教哪些内容, 怎么有效的交给他们,让他们能真正的掌握一项技能。带着这些疑惑我不断请教、探索。
面对学生的低迷,老师要精神饱满,保持“打鸡血”的状态。备课时,我加强与其他专业课教师之间的沟通,积极参与教研组的活动。不断升级自己的知识储备以应对专业知识的更新换代,在上课方面多向老教师请教,多与年轻老师交流,也敢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和课间,让自己尽量保持宽容平和的心态去听学生的心里话,去感受那个年龄层的小孩的心理状态。
技能上,我带学生一起打比赛,真正做到以赛促教。学校购置了会计电算化软件,对于当时的我来说是莫大的动力。每天督促并陪伴学生在机房练习,数钱数到手抽筋,终于我们在黄山市会计电算化技能大赛中崭露头角,并代表黄山市参加省级比赛。
经过几年的工作后,我主动找学校领导“要”班主任干。而这一干就没有间断,现在我依然是一名班主任。理念指导行动,心中有了信念,思想方能成熟,做事才能尽可能完善。
我们面对的大部分是离异、再婚家庭的孩子,他们缺乏家人关爱。所以我以爱心服务学生、以真心帮扶学生,更是有信心教好学生,真正做到把学生装进心里。陪生病学生住院,垫付医药费,情绪低落时一次及时的谈心、特殊时期一杯热乎乎的姜糖水。这些就像润物无声的春雨,滋润着他们的成长。
在没有做班主任的时候,对家长是能避就避,不能避的就硬着头皮交谈。但是现在我发现,当你和家长沟通去了解一个学生,配合家长去引导改变一个学生的时候,家长对老师是感激,是信任,自己收获的感动和欣慰。也是为自己的工作成长在积累有效的经验。
就是这些经历,让我收获满满。我所带的财会专业在对口升学中连获佳绩,大部分学生都顺利升入本科院校或高职院校,进行再深造。学生在拼搏,我也在努力,积极参加各类评比及技能比赛。我所撰写的陶研论文获市级一等奖、中职班主任技能大赛获市级二等奖、创新杯说课大赛获市级三等奖,先后获县“优秀共产党员”、县“优秀教师”、县“十佳班主任”,我所带的班级还被评为“县级优秀班集体”。今年我在省教育厅开展的中小学教学大练兵及第四届“教坛新星”评比活动中被评为市级“教坛新星”。
就是这些经历,让我对教师有了新的认识和定位。“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给学生传授好知识,解决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就可以了。其实不然,社会在发展,每个时代的学生有他鲜明的特点,那么教师对学生的教学也该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在我看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句话永远没有过时之说,教师就应该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要有好的师德素养。同时,我认为作为这个时代的教师,还应有好的师能素质,即能将专业知识更好地传授给学生,学生管理上做得合情合理;还应该有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同等重要,老师有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才能更好地去引导学生健康向上地成长;另外还要有非常强的信息素养,现在是信息化的时代,良好的信息素养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满足社会的要求。
随着职业教育大会的召开,《职业教育法》的新修订,职业教育的地位越发凸显。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技能支撑。我们正处在一个最好的时代,一个奋斗与创新的时代,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作为职业教育者,今后我将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己任,为国家输送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7“双元”育人
学校实训条件优越,与县内重点企业建立紧密型校企合作关系。这为休宁徽匠学校推行现代学徒制提供了条件,早期休宁徽匠学校就实施“双主体、全过程、工学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行“教师亦教亦工、工人亦工亦教”的校企合作机制,现代学徒制正式这一培养模式的实践和升级。通过实践现代学徒制,将学校本为教育与工作本位培训紧密结合,强化学生多岗位学习与锻炼,引导学生融入企业也文化,培养职业精神,加快学生职业发展渡,成为企业技术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