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从全国到休宁
下午五点半不到,天色有点暗了下来。一缕夕阳透过实训车间的玻璃窗泻进来,挂在一群阳光稚气的少年的脸上,他们有说有笑,注视着他们的同学——正在剖料的万龙,万龙挥舞着的斧头在斜阳的映照下光芒四射。
9月12日下午,秋季开学的第二周,记者赴休宁县一职高木工班采访,由于去的路上稍有耽搁,到该校实训车间时,学生已在打扫车间,准备下课。
“诚实,勤奋,有爱心,不走捷径”、“以品德为根基,以敬业为习惯,以技能为资本,以谦卑为情怀”,走进学校,墙上的这些标语还是那么亲切,学校周边的紫薇“笑”得很“甜”。学校还是那所学校,又有了新气象,粉刷一新的实训车间,还有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恰同学少年”。
万龙是一位来自湖北武汉农村的农家孩子,2001年出生,初中成绩不是太好,毕业后不想上普高,他在苏州从事生意的叔叔对休宁木工学校有了解,遂介绍他上了这所学校。“感觉挺好的,我很有兴趣。”万龙这样评价自己的选择。
孙佳乐,比万龙还小,2003年出生,来自吉林省镇莱县农村,他的表哥在苏州诧楷酒店管理学院上学,这也是休宁人聂圣哲办的,他对聂圣哲的办学理念和思想有认同感,因此极力推荐弟弟来休宁学木工。开学10天,学得有点上瘾,年龄、个子、力气全班最小,但决心却不小,“毕业后我打算自己开一家公司”。孙佳乐雄心勃勃地说。
“外省的14人:其中吉林1人、河南5人、山东3人、江苏2人、湖南1人、湖北1人、江西1人;本省22人,其中外市1人(安庆);本县18人、外县3人。”汪丽庆副校长在黑板上用粉笔统计2016届新生。“外市和外省的加起来接近新生的一半,这是非常可喜的现象。”汪丽庆浑厚而有些沙哑的声音有些自豪。
B 从休宁到全国
“握斧头的手受力要稳,材料不要摇动。”看到万龙的木料在地上晃,程志高师傅及时告诉他正确的剖料动作。程志高是学校的元老级师傅,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木工手艺精湛,从学校创办至今,从事木工教学已经13年,带过的学生数百。“他们大都已在苏州、昆山、上海、北京工作。年收入少的一年有五六万元。”
休宁县一职高木工班的前身叫休宁德胜鲁班木工学校,创办目的是帮助山区家庭上不了普高的学生解决技能和就业,同时发展休宁县的职业教育,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家庭的教育和脱贫问题。学校的办学理念是传承陶行知的平民教育思想,实验生活教育;坚持传道与授艺同行,做人与做事并举;既学木工手艺,又学文化知识,尤其突出“教学做合一”的实训教学。木工班不仅教授传统木工技艺,还自编《道德与修养》教材,从点滴言行入手,培养学生的诚实、勤劳、有爱心、不走捷径等品德。学生经过两年半的学习,通过论文答辩,也就是毕业考试合格的(一张八仙桌和两面太师椅)优秀毕业生被授予匠士学位证书,让学生在学到技能的同时有更高的职业尊严和名分。
由于教育政策调整,木工学校于2010年并入第一高级职业中学,每年的匠士毕业典礼也由休宁易至苏州举行。创始人聂圣哲说:“这是我们当初对农村孩子的承诺,我们不能失信,所以会一如既往地隆重,会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
学校创办13年来,共培养了12届匠士,“第一届39人,第二届19人,第三届36人……一共毕业了近400名匠士。”汪丽庆副校长说。“我们的匠士从休宁走向全国,木工的学生从全国涌入休宁。这真是一个令人称奇的现象,也是职业教育良性的循环。”汪丽庆情不自禁地感慨道。
C 休宁木工走红的必然性
“我们的师兄徐长军能在世界大赛拿冠军,证明了‘三百六十行 行行都能出状元’。”来自黄山经济开发区新潭镇霞高村的张凯也是今年的新生。
据了解,9月4日——7日在黑龙江举行的第五届全国高职高校学生木作技艺竞赛暨2017世界木材日国际青年家具制作邀请赛(中国区)选拔赛中,来自休宁木工班的吴晋卿取得大赛二等奖。“这次参加的选手水平很高,吴晋卿的实际操作水平是高分,但在其它方面拉了分。”汪丽庆坦言。
对于今年休宁县的木工班招生呈现全国化现象,主持休宁一职高工作的副校长徐雪峰说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是职业技能教育目前处在一个最好的大环境,今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的“工匠精神”极大地激发了职业教育的内生动力;其次是学校一以贯之的“教学做”合一的办学理念,师徒制的教学方法和良师益友的开放包容精神;其三是休宁木工品牌形象进一步提升。近年来,休宁木工频频亮相于全国和世界木工技能大赛的舞台。吴雄、吴忌、李涅、徐长军等休宁匠士均获得过全国冠军和世界冠军。
徐雪峰还透露,下一步还将建立“木工师傅工作室”,进一步规范师徒制;同时为了适应学生的个人成长需求,从2016年开始增设“视图”课程;申报专项资金,购置现代木工设备,跟现代社会无缝接轨。
实际上,休宁木工在2009年就引起了现任世界木文化协会秘书长苏金玲女士的关注。她非常赞同休宁木工的办学理念,并在之后举办的全国大赛中给出特殊待遇,邀请唯一的中职学校参赛,结果休宁木工很争气,屡屡斩获大奖。休宁鲁班的名气在全国走红成为必然。
记者手记:休宁木工学校从创办至今,13年时间,500名毕业生,每生年收入在五六万元,一定程度上为社会培养了有用的职业技能人才,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山区孩子的技能和脱贫问题。捧回了5个国家和世界级的冠军,今年的新生有近一半来自全国各地。这些都无疑为休宁木工争得了形象,为黄山职业教育树立了标杆。但休宁木工的典型作用还没有被全面认识。人们对于职教和普教,仍然摆脱不了世俗的偏见,不论兴趣、不论基础、不论能力高低、齐刷刷挤在普教的独木桥上。目前一职高的木工班仍然只有2个班,每年毕业的匠士也不过三四十名,整体的教学容量偏小。如何让休宁匠士这一优秀“全国优秀劳务品牌”发挥更大的效益,如何让休宁木工在职业教育大潮下形成示范效应,让职业教育呈现百花齐放春满园景象,值得多方关注与思考。